干货满仓!海洋生物学院何海斌教授开讲职业院校科研“通关秘籍”
在学院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航道上,教职工的科研之路面临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突破困境,开启科研新征程呢?本期海洋生物学院、科研与产教融合处联办的学术沙龙,邀请了我院何海斌教授以“职业院校教师科研之路”这一主题为广大教师揭晓答案。
科研之路:抓住机遇,顺势而为
何海斌教授以自身经历为蓝本,绘就出一条充满坚持与智慧的科研成长轨迹。何教授分享他在早期艰苦的条件下,凭借有限的资源和微薄的课题经费,从基础工作起步,在扎根教学的同时努力开展科研探索,为日后发展蓄势。随着经验积累,抓住每一次提升学历、申报项目的机会,逐步在科研之路站稳脚跟。在长期的钻研中,何老师凝练出独特的研究方向,收获喜人的成果。何老师的科研路径给在场的海院教师们带来深深的启示,在学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即便当下科研资源有限,也应当充分利用各类平台、团队资源,创造条件、蓄势而为,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凝练特色、乘势而为,等待厚积薄发的时刻。
科研征途:洞察优劣,直面挑战
职业院校教师的科研面临着独特的情况。一方面,教师们有科研基础好、起点高、机制熟等优势,还有公共平台和启动基金的支持;但另一方面,项目、平台、团队“三无”难题制约着教师的科研工作进展,导致科研活动难以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可喜的是,当前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我们带来了宝贵的机遇,职业院校数量增加、招生规模扩大,相关政策不断出台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教师更应将个人科研发展与学校建设目标、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期望相结合,积极服务区域经济与行业产业发展。
破局之道:找准方向,整合资源
面对现状,教师们要明确科研定位。聚焦国家需要、产业需要、事业需求,挖掘与海洋特色相关的研究方向,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实践中,深入企业,寻找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科研项目,开展深入研究,让科研成果切实应用于生产。同时,充分利用前期科研基础和公共平台资源,通过联合申报项目、借用设备场地、参与指导学生培养等方式,逐步解决“三无”问题。这不仅是当前科研破局的方法,更是助力学院实现科研实力提升的关键。
在交流环节,何海斌教授针对现场老师们提出的选题方向、科研团队建设、毕业生指导等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在学院发展的浪潮中,科研是保障学院事业驶向远方的船帆。只要找准方向,积极应对,教师们定能在科研蓝海中乘风破浪,为学校和自身的发展书写辉煌篇章。
科研与产教融合处负责人,学校各院系、行政部门、学工队伍的教师代表,海洋生物学院党政和教师代表参加本次学术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