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支部进社区|菖蒲映童心,健康“粽”动员
6月2日,海洋生物学院加工3231团支部与食检3232团支部携手走进翔安区图书馆,与30名小朋友共同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端午节主题实践活动。活动将非遗技艺、传统民俗与健康饮食智慧巧妙融合,旨在通过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深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在趣味、互动中领悟健康膳食理念。
“屈原的故事为什么流传至今?”“粽叶包裹的不只是糯米,更是先人的智慧!”孩子们跟着实践队员了解赛龙舟的起源,探寻雄黄酒的寓意。
小朋友们在加工3231团支书张柳的带领下,齐声朗诵屈原经典作品,仿佛穿越回到战国时期,用清脆童声叩响屈原诗篇的文化之门。
实践队员化身 “健康导师”,结合专业知识,为小朋友们讲述膳食营养搭配知识,队员们讲解古人用粽叶配糯米的智慧 —— 粽叶含天然抗氧化成分,能中和糯米的黏腻感,这与现代营养学 “食材平衡” 理念不谋而合。通过轻松有趣的互动,实践队员与小朋友们发掘了“传统美食新吃法” :用杂粮替换部分糯米,搭配蔬菜沙拉!通过轻松有趣的互动,孩子们认识到科学搭配食材的重要性,健康膳食的理念也在他们心中悄然扎根。
非遗工坊:指尖上的端午,传承中的创新
桌上整齐摆放着菖蒲、艾草、丁香、藿香等中药材,氤氲着古朴而清新的药香。实践队员轻轻捻起一束艾草,向围坐的小朋友们娓娓道来:“千年前,古人便会在端午佩戴香囊,不仅是雅致的装饰,更是驱邪避瘟的‘小卫士’!” 孩子们眼中满是好奇,迫不及待地尝试调配香料、制作属于他们独一无二的香囊。孩子们不仅收获了专属端午信物,更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到菖蒲艾草的芬芳。
红纸翻飞,剪刀轻舞,非遗剪纸技艺在端午节上碰撞出新火花。实践队员带领小朋友们体验带有海洋元素的非遗剪纸。小朋友们全神贯注,沿着折痕小心裁剪,一颗颗热爱传统文化与海洋科学的种子,悄然生根发芽。
一张彩纸,几番折叠,便能在指尖绽放出清雅的莲花。实践队员手把手教小朋友们折纸莲花,淡粉色、白色的彩纸在孩子们手中翻转、按压,塑造出莲花 “出淤泥而不染” 的立体姿态,莲花的清雅与端午的文化韵味一同在指尖绽放。
活动尾声,小朋友们手持自制的香囊和剪纸作品,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与喜悦。他们纷纷展示自己的作品,小小的剪纸、香囊和莲花仿佛成了他们心中的无价之宝。
海洋生物学院将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持续探索学院在专业教育与文化育人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