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水产写青春---记82级养殖班优秀校友苏雪红
日期:2012-03-16 00:00 文章点击数: 来源:系宣办
苏雪红同志主要事迹材料
苏雪红、女、1964年1月生,1987年1月入党, 1982年8月参加工作。1982年7月毕业于厦门集美水产学校,现任尤溪县畜牧兽医水产局副局长、水产养殖高级工程师。自1982 年8月走出校门投身于水产技术推广工作一干就是28年,她一心扑在工作上,满腔热情为渔民服务,成了当地渔民的贴心人,成为当地广大养殖户敬重的“水产养殖专家”。她心系水产事业,几十年如一日用自己敬业之心,爱岗之责,深入农村生产第一线,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渔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公认为水产专业学科技术带头人。近10多年来承担水产科研、示范、推广项目10多项,有8个项目通过评审或鉴定,其技术成果1项获得国内领先水平,4项获得国内先进水平,3项获得省内先进水平,其中:获得省水产厅一、二等奖各1项,三明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县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主要业绩如下:
1996~2005年,主持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小体积高密度网箱养鱼技术项目,累计发展小网箱养鱼23724箱,产鱼5211吨,创产值6625万元,成为全省重要的网箱养鱼基地。1997年小网箱养鱼示范项目被省水产厅评为一等奖,1999年获县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6—1999年,参加“尤溪河鼋资源科学调查”项目,通过省级鉴定,成果居国内同类先进水平。获市政府2000—2001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0年主持《稻萍螺鱼共生体系技术研究》项目,通过评审,达到省内先进水平。该项目被三明市总工会评为“2001年三明市职工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攻关优秀成果奖”;
1998—2001年主持承担省水产厅《棘胸蛙良种选育及养成技术研究》项目,获市政府2000—2001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3—2004年主持承担省海洋与渔业局下达的《黄颡鱼人工繁殖与批量育苗技术研究》项目,2004年12月24日通过省级鉴定,项目研究成果总体达国内先进水平,其中在利用人工繁育的亲鱼,进行育苗,改进孵化工艺,提高孵化率等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其技术成果也已在第三届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上与企业成功对接,并实施转化。获市政府2004——2005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4年参加《尤溪街面水电站库区渔业资源调查及发展规划》项目,通过省级评审,成果总体水平居国内先进;
2004年~2007年参加与福建师范大学合作的《闽江水系江黄颡鱼的规模化人工育苗及雄性化研究》项目,该项目于2007年12月7日通过福建省科学技术厅组织有关专家的成果鉴定。其技术成果:江黄颡鱼人工育苗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温度法诱导江黄颡鱼鱼苗雄性化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论文《温度对江黄颡鱼性分化的影响及其应用探讨》在省水产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省科协第六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上获优秀论文二等奖。
2004年~2007年参加省渔业丰收计划项目——《建鲤繁育及规模化高产养殖技术开发》,2007年12月21日通过福建省农业厅组织有关专家的鉴定,该项成果居国内同类项目的领先水平。
2008年~2010年承担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尤溪地区主要淡水养殖鱼类出血性疾病的调查及综合防治技术应用示范》项目。
2009年~2010年承担省海洋与渔业厅《尤溪县重点渔业环境与水生动物病害疫情监测》和省水技总站《建立尤溪草鱼品牌推广示范区项目》。
在渔民眼里,她是贴心人。渔民常说:“她介绍的法子,我们一听就懂,一试就灵”,“她是一个鱼医生”。为了普及科学养殖知识,她常下基层,举办培训班,为渔民提供技术服务。多年来,苏雪红同志立足岗位,面向基层,热心服务民众,每年无偿为渔民提供技术咨询800多人次,无偿为渔民诊治鱼病500余次,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12期,受训人数达500多人次,编印科普材料、简报10多种800多份。还先后负责引进推广十几个优良品种,推广的新品种有罗非鱼、鳗鱼、武昌鱼、黄颡鱼、大口鲶、田螺等,有的已经形成优势品种,名优品种产量占养殖总产量从2001年的18.3%,提高到2009年26.1%,提高7.8个百分点。同时,她勤学好思,善于分析总结科研成果,发表专业技术论文17篇,投稿刊用科普文章20多篇,还被《科学养鱼》聘为特约通讯员。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苏雪红同志的辛勤劳动得到了党和政府的肯定,1997年她荣获福建省“三八”红旗手称号。1998年被共青团三明市委、三明市科委评为“十佳青年星火带头人”。1996、1998、1999、2002、2004、2006、2007年被三明市畜牧水产局、市人事局评为水产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2001、2006年当选为三明市第六次和第七次党代会代表。2002年被省人事厅、省海洋与渔业局评为全省海洋与渔业系统先进工作者。2002、2003、2009年被县政府评为农业155工作先进工作者。2006年被中共尤溪县委、尤溪县人民政府评为自主创新先进个人;2008年10月被评为尤溪县“县管拔尖人才”、 2008年12月被尤溪县人民政府评为先进科普带头人。
她所负责的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工作业绩突出,得到了全县上下广泛认可,也得到了省市主管部门充分肯定,县水技站连续五年被三明市畜牧水产局评为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先进单位,2007年5月被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评为全省水产技术推广系统先进集体。
情系水产写青春
---记82级养殖班优秀校友苏雪红
她没有华丽的外表,有的只是朴实无华、无私奉献的满腔热情;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工作;没有任何怨言,有的只是无愧于党、无愧于水产事业的丰富经历和至今不变的那股拼劲。她,就是现任尤溪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的苏雪红同志。自1982 年8月走出校门投身于水产技术推广工作一干就是28年,她一心扑在工作上,满腔热情为渔民服务,成了当地渔民的贴心人,成为当地广大养殖户敬重的“水产养殖专家”,她为尤溪县水产业发展倾注了全部精力,将自己的青春和才智溶进了山区的田头库塘,为广大渔农献上了一份份厚礼。党和人民忘不了这位辛勤耕耘的水产科技工作者,她以其突出的业绩,荣获福建省“三八”红旗手、三明市“十佳青年星火带头人”、三明市水产技术推广系统先进工作者、尤溪县“自主创新”先进个人和尤溪县“县管拔尖人才”光荣称号。200l年、2006年分别当选为三明市第六次和第七次党代会代表。她所负责的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工作业绩突出,得到了全县上下广泛认可,也得到了省市主管部门充分肯定,县水技站连续五年被三明市畜牧水产局评为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先进单位,2000年3月、2007年5月被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评为全省水产技术推广系统先进集体。
(一)
已跨入“不惑”之年的苏雪红,出生于农村家庭, 生长在农村。1982年8月她从厦门集美水产学校毕业分配回到尤溪县水技站工作。离开校园,步入社会后,踏上工作岗位之初带给她的是新奇和兴奋。可这种感觉并没有维系多久便被另一种困惑与沮丧所代替。她原以为经过学府镀金,出来工作便是当干部。而心目中的那种干部应当是看看报、喝喝茶、喊喊口号深居于“衙内”的干部。可如今属于自己的份内工作却是面向农村到田头下鱼塘,依旧要与自己昔日为伍过的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老大哥打交道,跳不出“农”的圈子,曾一度让她消沉颓废。直到有一天,她亲眼目睹了一件事,开始改变了她的人生观、价值观取向。一位农民老汉因为不懂养鱼技术,3亩多鱼塘里的鱼感染发病,没有得到及早预防和及时治疗而全军覆没。一年下来的辛劳顷刻间付之东流,那老汉为此抱头痛 苦。望着欲哭无泪的情景,苏雪红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她深深自责:如果我能及时把养殖技术传授给老汉,他也许就不会有今天的损失。一个农民出身的孩子,世袭农民的恩泽,有何理由不回报呢?“亡羊补牢、犹未迟”。这一刻骨铭心的事件,使她暗下决心:一定要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为渔农排忧解难,为农民插上致富的翅膀,为发展山区水产养殖业再立新功。
一个人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将人生追求同自己从事的事业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她就有一股使不完的劲。从此,苏雪红同志矢志献身于她的水产事业,她以实际行动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她的诺言。为了不断 提高自身业务理论水平,她找来了大学教材坚持业余自学,每年都参加由省市举办的各种业务进修、培训学习,1995年她如愿考上了上海水产大学水产养殖专业。为了提高实践技能,她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实验室一鱼塘一实验室,单调乏味的‘流水作业’。潜心的学习、实践,使她业务技能日臻完善,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工作能独挡一面,1993年她被任命为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领导的信任,同事的爱戴与支持更加鼓舞她的斗志,激励了她不懈的人生追求。
(二)
有人说科技工作者是“苦行僧”。就说渔技推广工作者,车间就在田头鱼塘。20多年来,苏雪红在基层从事渔业技术推广工作如鱼得水,成为一位科技的挑战者。近10多年来承担水产科研、示范、推广项目10多项,有8个项目通过评审或鉴定,其技术成1项获得国内领先水平,4项获得国内先进水平,3项获得省内先进水平,其中:获得省水产厅一、二等奖各1项,三明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县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2003—2004年主持承担省海洋与渔业局下达的《黄颡鱼人工繁殖与批量育苗技术研究》项目,从技术上突破了黄颡鱼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难题,突破了黄颡鱼人工批量人工育苗技术,形成了黄颡鱼人工批量育苗技术和人工养殖等配套技术,为黄颡鱼规模化、产业化养殖,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参数。2004年12月24日通过省级鉴定,项目研究成果总体达国内先进水平,其中在利用人工繁育的亲鱼进行育苗,改进孵化工艺,提高孵化率等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其技术成果2005年在第三届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上与企业成功对接,并实施成果转化。2006年10月《黄颡鱼人工繁殖与批量育苗技术研究》项目获三明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者)。同时,她还积极拓展合作领域,与科研院校协作攻关,2004年~2007年参加与福建师范大学合作的《闽江水系江黄颡鱼的规模化人工育苗及雄性化研究》项目(第三完成者),该项目于2007年12月7日通过福建省科学技术厅组织有关专家的成果鉴定。其技术成果:江黄颡鱼人工育苗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温度法诱导江黄颡鱼鱼苗雄性化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论文《温度对江黄颡鱼性分化的影响及其应用探讨》在省水产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省科协第六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上获优秀论文二等奖。2004年—2005年参加《尤溪街面水电站库区渔业资源调查及发展规划》项目(第二完成者),通过省级评审,成果总体水平居国内先进;2006、2007年组织实施《规划》,共发展库湾拦网养鱼5400亩,放流增殖各类鱼种544万尾,水库渔业逐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同步推进,有力地推动我县渔业经济发展。2004年~2007年参加省渔业丰收计划项目——《建鲤繁育及规模化高产养殖技术开发》,2007年12月21日通过福建省农业厅组织有关专家的鉴定,该项成果居国内同类项目的领先水平。2007年组织实施省海洋与渔业局渔业发展重点项目——大中型水域大型网箱养殖示范,她认真负责这项工作,严格按照项目标准,深入库区规划指导、举办技术培训班、合理布局网箱养殖点、总结经验引导发展,全县3个镇共有养殖户28户,新发展大网箱151个,面积18418m2。全县共发展各种模式网箱养鱼4388箱, 36512m2,产量902吨,分别比2006年增加764箱、17584m2、63吨,网箱养鱼产量占全县养殖总产量的14%。通过新品种、新技术应用推广,尤溪县的网箱养鱼己成为福建省重要的淡水网箱养殖基地。
为了改变山区渔业生产落后面貌,她深入乡村调查研究,根据本县渔业资源特色,大胆提出了主攻池塘养鱼、巩固流水养鱼、开发大水面养鱼、发展特种养殖的渔业发展方向,重点抓池塘商品鱼基地建设。在工作中,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用所学理论指导渔业生产的同时,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并加以推广。先后负责引进推广十几个优良品种,推广的新品种有罗非鱼、鳗鱼、武昌鱼、黄颡鱼、大口鲶、田螺等,有的已经形成优势品种,名优品种产量占养殖总产量从2001年的18.3%,提高到2009年26.1%,提高7.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她致力于推广渔业高产高效健康养殖技术,促进全县渔业生产的迅猛发展。池塘养鱼面积从90年的1568亩,扩大到2007年的5367亩,网箱养鱼有大的突破,达36512立方米,特种水产养殖从无到有,现有养鳗场12家,每年生产商品鳗1000吨,创产值5000多万元。水产品产量2009年达6816吨,淡水鱼已成了尤溪人民的家常菜。
(三)
如果说苏雪红在水产科技、推广方面取得成绩令人称赞。那么多年来,她在普及农村科学养鱼技术,提高农户养鱼单产和效益方面也令同行刮目相看。长期与农民打交道的苏雪红深知农民朋友对技术的渴求远甚于对享受的渴望。在这“人人关心生产,户户渴望技术”的新形势下,单凭一般会议和文字方面的技术宣传,根本满足不了千家万户的需求。多年来,苏雪红以身作则,带领全站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养鱼户进行科普宣传,搞好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工作,并利用广播讲座和播科教录像片向农民传授新技术。为了让农民耳闻乐听,又不违背科学原则,她总是尽量用浅显易懂的群众俗语编写讲稿,有时为了一个术语的口语化要推敲几十分钟。为了给偏僻的自然村农民上好技术讲座课。她和伙伴们常常走羊肠小道,常常深夜才休息。她的技术讲座象一阵阵及时雨滋润着渴求技术人们的心田。在渔民眼里,她是贴心人。渔民常说:“她介绍的法子,我们一听就懂,一试就灵”,“她是一个鱼医生”。为了普及科学养殖知识,她常下基层,举办培训班,为渔民提供技术服务。多年来,苏雪红同志立足岗位,面向基层,热心服务民众,每年无偿为渔民提供技术咨询800多人次,无偿为渔民诊治鱼病500余次,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12期,受训人数达500多人次,编印科普材料、简报10多种800多份。同时,她勤学好思,善于分析总结科研成果,发表专业技术论文17篇,投稿刊用科普文章20多篇,还被《科学养鱼》聘为特约通讯员。
(四)
苏雪红从事的水产技术推广事业不断幻化为成功的光环,辉耀着她的青春之路,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女强人。然而知情者却深知这位女强人成功背后付出的代价和艰辛。1993年前,苏雪红的丈夫还在三明工作。在家里她既要侍奉婆婆,又要哺育膝下幼女。既当娘又当爹的艰辛是不言而喻的。可困难和艰辛并没有动摇她的信念与追求,她始终一如既往地勤奋工作,一如既往地执着奉献。面向农村的水产工作,更多的时间是下乡到基层到散居各地的渔民家中,到分布于东西南北中的鱼塘边。早晚巡塘,水产养殖的这一特殊性,使得她经常早出晚归,有时为了确诊某个鱼病,还得在鱼塘边守候几个清晨与黄昏。由于工作时间超常付出,留在家的时间相对少。孩子无意中遭到了“冷落”。每每回到家里,望着孩子渴盼的眼睛,她只能无言地自疚自贵:孩子,对不起,妈欠你的实在太多了。而今,作为一名中年女性,上有老、下有小,家务事少不了,她一边工作,一边尽着女儿、儿媳、妻子、母亲的责任。在生活中,她孝敬老人,是父母的好女儿,是公婆的好媳妇;对女儿,总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精心培养她的品行和生活习惯,是慈爱的母亲。在她的家里,家庭和睦,长幼和谐,与长辈相处融洽,家风正,女儿学业风顺,老人安享幸福晚年生活,在同事和邻里中引来赞扬之声。苏雪红同志及家庭也多次受到表彰,2002年3月被评为三明市第三届“五好文明家庭”、 2006年10月被评为尤溪县“敬老模范家庭” 、2008年5月被评为三明市“十佳好女儿”。
感情能留下痕迹,并且能穿越空间,28年即将成为她的过去,而有一点却始终没有改变,那就是苏雪红同志对渔技推广的迷恋,说起迷恋,正是她对事业的追求,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工作,对渔民、对农村倾泻了无比深厚的感情。渔技推广应用,需要象苏雪红这样一批有志于农业科技的技术人员去充当“二传手”,而充当这种角色的艰辛程度是可想而知。苏雪红却对这种角色乐此不疲,干得那样的出色,象一颗星辰在灿烂的星河中闪烁着光芒……